模具設計手冊中已詳細介紹汽車了壓鑄件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但在確定壓射速度時,最大速度應不超過100m/S。速度太高,促使模具腐蝕及型腔和型芯上沉積物增多;但過低易使鑄件產生缺陷。因此對于鎂、鋁、鋅相應的最低壓射速度為27、18、12m/s,鑄鋁的最大壓射速度不應超過53m/s,平均壓射速度為43m/s。
在加工過程中,較厚的模板不能用疊加的方法保證其厚度。因為鋼板厚1倍,彎曲變形量減少85%,疊層只能起疊加作用。厚度與單板相同的2塊板彎曲變形量是單板的4倍。另外在加工冷卻水道時,兩面加工中應特別注意保證同心度。如果頭部拐角,又不相互同心,那么在使用過程中,連接的拐角處就會開裂。冷卻系統的表面應當光滑,最好不留機加工痕跡。
電火花加工在模具型腔加工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加工后的型腔表面留有淬硬層。這是由于加工中,模具表面自行滲碳淬火造成的。淬硬層厚度由加工時電流強度和頻率決定,粗加工時較深,精加工時較淺。無論深淺,模具表面均有極大應力。若不清除淬硬層或消除應力,在使用過程中,模具表面就會產生龜裂、點蝕和開裂。消除淬硬層或去應力可用:①用油石或研磨去除淬硬層;②在不降低硬度的情況下,低于回火溫度下去應力,這樣可大幅度降低模腔表面應力。
汽車了壓鑄件在使用過程中應嚴格控制鑄造工藝流程。在工藝許可范圍內,盡量降低鋁液的澆鑄溫度,壓射速度,提高模具預熱溫度。鋁壓鑄模的預熱溫度由100~130℃提高至180~200℃,模具壽命可大幅度提高。
焊接修復是模具修復中一種常用手段。在焊接前,應先掌握所焊模具鋼型號,用機械加工或磨削消除表面缺陷,焊接表面必須是干凈和經烘干的。所用焊條應同模具鋼成分一致,也必須是干凈和經烘干的。模具與焊條一起預熱(H13為450℃),待表面與心部溫度一致后,在保護氣下焊接修復。在焊接過程中,當溫度低于260℃時,要重新加熱。焊接后,當模具冷卻至手可觸摸,再加熱至475℃,按25mm/h保溫。最后于靜止的空氣中完全冷卻,再進行型腔的修整和精加工。模具焊后進行加熱回火,是焊接修復中重要的一環,即消除焊接應力以及對焊接時被加熱淬火的焊層下面的薄層進行回火。
汽車了壓鑄件使用一段時間后,由于壓射速度過高和長時間使用,型腔和型芯上會有沉積物。這些沉積物是由脫模劑、冷卻液的雜質和少量壓鑄金屬在高溫高壓下結合而成。